國民保養,面膜保養有用嗎?是否每個人都適合?依照需求及膚質選擇適合自己的『膜』

面膜好多種,每一種都有特定的功效,也有適用的狀況

1.貼片式面膜:

所謂的片狀面膜,有各式不同的材質如:生物纖維、棉花、果凍等皮膚與外界空氣隔絕,呈現封閉狀態。一段時間後,皮膚表面溫度升高,吸收力就會變好。另一方面,面膜布緊密覆蓋皮膚所形成的滲透壓力,強迫精華液往皮膚內吸收。各種具醫療效果的藥膏,也是利用這種貼布原理來加速藥效的吸收。面膜所含的各種保濕、滋養成分就容易通過角質層,幫助皮膚抓取或留住水分。

是否需要清洗?可以依照膚質及個人習慣選擇(敷15分鐘後一般精華或營養成分都已被吸收,不用擔心浪費問題)偏油性肌膚/痘痘粉刺肌:建議洗掉;偏乾肌,可洗可不洗。若後續需要上妝,怕跟底妝打架起屑則可以選擇清洗。

使用頻率:一週1~2次,最多2天一次。若有特殊需求可稍微再增加頻率,但不建議長期高頻次使用。

適用狀態:皮膚狀況良好可以使用。正在過敏時不建議使用。敏感肌盡量以保濕面膜為主。

注意事項敷面膜後皮膚會變立即變得很好,角質層含水充足,乾燥、粗糙甚至一些小細紋立即消失,皮膚自然顯得水水嫩嫩。(是短效的)但還是不能完全取代正常的基礎保養程序,建議一般的清潔、保濕、防曬還是要照常進行。

敷面膜的前後保養都要做好,才能越敷越有效!

2.清洗式面膜:

一般可分泥土面膜或是凍膜。利用吸附的作用將肌膚的髒污及油脂攜出,有深層清潔的功效,這種面膜敷過後,必須以水再次清洗。

使用頻率:最多一週1~2次,甚至可拉長週期到兩週三週一次。

適用狀態:皮膚狀況良好時使用。敏感肌不建議使用吸附力太強的清洗式面膜(可以先嘗試凍膜,若無需求也不需使用),正在過敏時不建議使用。

注意事項:使用完畢以清水沖洗乾淨,後續保養與正常程序保養相同,可以想像洗完臉後正常保養即可(就不會覺得保養程序複雜,不需要特別變化)

3.剝除式面膜:多半訴求用來清除角質和拔去粉刺,效果明顯,但傷害力較大。(不建議使用,所以就不多做介紹囉!)

選擇一款合適自己膚質的清潔面膜

4. 凍膜:

介於乳液與面膜之間,有各式不同劑型(乳霜狀、凍膜狀)但共通點是會在皮膚表層形成一層非常緊密貼服的覆蓋層,形成鎖水層幫助保濕,幫助覆蓋層下的保養品往皮膚內滲透,加速保養品吸收。可以作為最後一步驟鎖水,屬於粉刺痘痘肌或偏油肌可以選擇敷15分鐘後清洗,再做一般保養。

使用頻率:沒有特別限制。

適用狀態:皮膚狀況良好可以使用。敏弱肌若對面膜有興趣可以優先嘗試凍膜。

注意事項:如果想將凍膜作為最後一道鎖水,可以依照需求將乳液/乳霜省略,作為替代鎖水品,簡化保養程序。

皮膚乾燥敷面膜的小秘訣

若在冬天,或是真的肌膚狀況特別乾燥時,且不會在敷面膜後再次以清水沖洗的朋友,可以在敷面膜/凍膜前先上一層油保養(舒敏角鯊潤澤精萃/黃金海藻緊緻煥光油)加強精華吸收,同時也提升整體保養滋潤度,對於改善乾燥效果很顯著。

最後再次提醒大家,面膜的確是可以幫助保養的小工具,效果比一般的保養明顯且快速,但是如果膚況不好其實是不能使用的。再來,這類型的保養也不能取代每天最基礎的保養程序『清潔、保濕、防曬』

如果你只有一定的預算,或是皮膚狀況不好的人,建議可以先以基礎保養,讓膚況穩定健康為主!

嘉丹妮爾的面膜

https://vecsgardenia.com/facialcare/maskapply

發表留言